7/25(四)的中時電子報有一則新聞標題是這樣的「600億股息入袋 外資喊買台積電」,但是,外資真的買了嗎?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沒錯,外資在7/25(四)當天的確小買了一些,台積電的股價也意思意思被拉了一些。但是,7/26(五)外資馬上就開始由買轉賣了!如果聽信外資的消息,7/25(四)進場買台積電的朋友,將面臨極大的風險!
以下為7/25(四)中時電子報的原文:
工商時報【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日前遭對沖基金套利襲擊慘跌至100元以下的台積電,被外資圈視為「極佳 買點」,繼巴克萊資本證券之後,美商高盛、麥格理資本、港商里昂證券昨(24)日也連袂喊進,台積電777億現金股利昨日撥款入帳,整體外資拿到近600 億元落袋,外資聯袂喊買的動作是否激發追買備受關注。 台積電昨天繼續上漲2元,據了解,雖然仍有少數擔心董事長張忠謀1年內將辭去執行長、持有成本價約在60至70元的長線外資正進行獲利了結,但逢低買進的長線外資力道也不弱,儘管尚未出現大幅買超,但肯定股價超跌的立場是確立的。 尤其是台積電昨天發放高達777億元現金股利,持股高達77%的外資約可拿到近600億元,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認為,目前國際資金遭贖回壓力已大幅降低,拿到台積電現金股利的客戶大可放心地針對目前價位進行逢低加碼的策略。 儘管外資圈認為台積電下半年庫存修正來得比預期早且深,但還不至於到「崩盤」的地步,也因此,第二季法說會後並未針對獲利預估值進行大幅調整,而隔天股價之所以出現重挫,主要是對沖基金進行套利交易所致。 高盛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呂東風認為,台積電第二季法說會股價跌了8%、大於台股指數的下跌2%,其實已跌過頭,因為根據預估高階智慧型手機需求成長趨緩頂多影響2%營收,且可被市佔率提升與其他產品成長抵消掉。 因此,呂東風維持台積電「買進」投資評等不變,更將之納入「亞太區優先買進名單」,至於目標價,則是由127元小幅修正至125元。 呂東風認為,「蘋果訂單」、「明年資本支出高於英特爾」、「高通將推出第一項FinFET產品」、「基本面持續性成長」等4項題材,就是未來12個月推升台積電股價的最大利多。 麥格理資本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主管蘇志凱也在問:「台積電到底犯了什麼錯?」因為按預估,第四季營收下滑幅度也不過才8%,基本上仍算是溫和季節性修正,股價卻得用將近2位數的下滑幅度反應,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因此建議看好明年成長性的長線外資逢低買進。 根據里昂證券的預估,明年與後年蘋果應用處理器晶圓代工所帶來的晶圓營收分別達35與42億美元,而台積電將是20/16奈米製程主要代工廠商,預估可分別帶來7%與9%營收貢獻,接下來台積電股價應該得先反應蘋果訂單才是。 |
小結:
外資常常「說一套,做一套」,但是外資偏偏又對股價有重要影響力。看到外資放的消息,一定要先打上問號,並觀察其後續實際行動!